2024 年 06 月 10 日
2983
及時胃鏡檢查揪出早期胃癌,及早治療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胃部不適是很常見的問題,然而多數時候因為透過服藥能得到短期緩解,民眾在繁忙之中容易疏忽胃部疾病發出的警訊。如何及早揪出胃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胃鏡檢查及時找出病灶,早期預防、早期治療。以下讓佳齡消化內科醫師帶您詳細了解。
胃癌1.jpg

胃部不適是很常遇見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都不以為意,可能自己買藥吃或是飲食控制,很多時候就自己改善了。
 

少數情況會需要去看醫生就醫。甚至當講到要做檢查,很多人就為之卻步。但是其實很多時候魔鬼就藏在細節中。

需要檢查時,若能夠及時檢查,早期發現問題,反而能夠對症下藥治療,不僅能夠得到好的治療效果,若有發現嚴重的問題也能夠及早治療,減少後續可能的併發症。


胃癌初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有哪些?

體重減輕、持續性腹痛、噁心、腹脹等

胃癌初期最常見的就是體重減輕跟持續性的腹痛。 體重減輕跟噁心、腹脹與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引起的食慾下降有關。 


反覆胃潰瘍

並且因為胃癌都大都會合併潰瘍,因此都常伴隨腹痛,有可能一開始隱隱約約反反覆覆症狀的發生。有時候吃藥會好一點,但是一停藥症狀又發作,並且隨著時間症狀越來越嚴重。

也因為常合併有胃潰瘍,因此症狀跟潰瘍有時候難以區分。也會因為潰瘍造成慢性出血,而有黑便或是慢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的狀況。

 

食量下降、一吃就噁心想吐、吞嚥困難

如果腫瘤已經造成胃部收縮功能影響,會影響胃的容量也會影響胃排空的功能,則會很容易腹脹,食量也會下降,可能一吃就會噁心想吐。若是腫瘤侵犯到胃食道交界處,則也會有吞嚥困難的狀況產生。

 

常見的胃癌檢查方式

胃癌的主要檢查方式就是胃鏡檢查。 胃癌診斷的黃金標準為胃鏡,同時合併病理切片檢查取的組織學診斷。

經由胃鏡檢查的觀察,可以完整觀察到食道、胃食道交界處(賁門)、完整的胃部、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幽門)與十二指腸(通常可觀察到第二部分)。

從胃鏡的觀察可以判斷腫瘤的大小、侵犯的範圍跟最重要地可以做切片檢查送病理化驗,來確認腫瘤的來源與型態,才能夠做後續的評估與治療。

 

定期胃鏡檢查

及時胃鏡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胃癌,但是如果有一些高危險因子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定期做胃鏡檢查,來早期發現是否有胃癌的狀況。

例如有嚴重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潰瘍有分化不良者、胃癌開過刀者及有胃癌家族史者等。在上述這些情況,根據不同的結果,會建議每一到三年都定期做胃鏡追蹤,看是否有早期的癌症產生。

 

影像學檢查

過去影像學檢查會以鋇劑攝影的方式來輔助診斷,但是因為敏感度不足,檢查的精確度也不比電腦段層檢查,因此目前一般標準都是以用電腦斷層檢查為主。
 

有注射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清楚地提供原發腫瘤位置、大小與影響的範圍資訊,也可以看是否有侵犯到周邊的淋巴結與組織,甚至是遠端轉移以及腹水等等的狀況。


其他檢查幫助診斷胃癌期數的方式

在胃鏡檢查後,如果初步判斷是早期胃癌,有機會用內視鏡切除的情況下,可以做內視鏡超音波的檢查,對於侵犯的深度能夠有更精確地評估是否能夠用內視鏡手術切除完整腫瘤。

另外在電腦斷層檢查下,有些無法確定分期的狀況,可以考慮做正子攝影來輔助分期的診斷。甚至有些時候要用腹腔鏡來檢查確定範圍。
 


 

如何初步自我分辨是胃癌或是胃炎?

要從症狀上區分,是否是胃癌或是胃炎一般而言不容易。通常可以會根據病程的表現來做區分。

常見的胃炎,通常跟飲食內容的變化有關,例如吃大餐後、一下吃的很多、吃的食物比較油膩或是不好消化者,常常吃完就會覺得有腹脹、噁心、甚至於腹痛的狀況,但是只要過一陣子,或是飲食有注意控制下,慢慢就改善。通常表現比較急性而且幾天內就會恢復。

但是胃癌一般來說都是長期反覆的症狀,並且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嚴重,飲食控制或是吃藥可能改善也有限。這時候就會建議要做胃鏡來釐清原因。

 

建議定期檢查的胃癌高風險族群

一般而言,胃鏡不需定期檢查,有症狀才需要安排。不過如果有以下的情況,則需考慮要定期追蹤檢查。

 

  1.    如果原本有症狀,並照完胃鏡後,發現有嚴重萎縮性胃炎患者(Advanced atrophic gastritis)、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患者、分化不良者(Dysplasia)、胃癌家族病史、胃癌開完刀的患者、嚴重胃潰瘍者等,會建議定期檢查(根據不同狀況,追蹤時間而有差異)看是否有早期病變與潰瘍是否癒合。

     
  2.   如果完全無症狀時,則視有無胃癌家族病史或高風險因子,例如:抽菸、喝酒或飲食偏好重口味醃漬食物等。 若有家族病史或為高風險族群,建議可以在 40 歲以後安排 1 次胃鏡檢查,若結果一切正常,後續可以定期追蹤,檢查間隔時間不應超過 3 年。
     

胃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有哪些?

傳統開腹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還是手術治療的標準處理方式。胃癌如果是是侷限在胃部本身,一般而言都可以用手術的方式處理治癒。後續只要定期追蹤即可。切除的方式依位置範圍可分為全胃切除或是部分胃切除手術。
 

腹腔鏡手術

因為器械與手術技術的進步,現在也越來越常使用微創的方式,使用腹腔鏡來進行手術。但是需要用傳統開腹手術還是可以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則需要看個人的狀況來做決定跟處置。可以跟外科的醫師做討論。
 

化學治療

一般而言,如果在分期時,有發現局部淋巴轉移的狀況,就需要搭配化療,甚至是化放療,可以提升總體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有些情況,可以讓病人先接受化療或是化放療,讓癌症期別下降,而讓病人可以後續接受手術治療,也就是提高可切除率,降低局部和遠處復發率。
 

放射治療

都會與化療搭配治療,來增加腫瘤治療的療效。另外如果有骨轉移造成的疼痛,也可用放療來減緩症狀。
 

標靶治療

如果是特殊的胃癌,像是胃基質瘤引起的,除了手術外,也可用標靶藥物(例如:Imatinib或Sunitinib等等)。根據腫瘤的致病機轉來阻止癌症細胞的複製增生。而腺癌方面,有些研究也指出可以配合不同的標靶藥物(例如: Trastuzumab或Ramucirumab)來增加化療的治療效果。

 

免疫療法

最新的研究也發現,對於有些基因的突變或是腫瘤的基因變異,免疫療法也有角色在。
 

安寧照護 

當治療效果不佳、副作用過大身體無法負荷、或是過於衰弱無法接受治療時,還是要考慮安寧緩和照護,減少病人的痛苦。

 

胃鏡檢查還是可能有疏漏

一般而言如果是明顯的病灶,藉由胃鏡檢查都可以檢查出來,但是如果是微小的變化,或是有死角處,還是有可能難以發現。

因此如果有疑慮或是症狀持續,還是可以跟醫師討論近期追蹤胃鏡檢查的需要性。

另外,在接受胃鏡檢查時,也可以考慮做幽門桿菌的檢測,因為幽門桿菌感染跟胃癌的發生有高度的相關性。因此如果檢測為陽性,接受幽門桿菌藥物除菌治療成功,後續發生胃癌的機會也會大為降低。


 



作者

佳齡健康

佳齡健康以預防醫學為基礎,運用數據科學預測風險,以動得勤、吃得對、想得開、睡得好、病得少為目標,提供每位顧客客製化健康方案,幫助顧客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延展健康壽命的跨度(Healthspan Lifestyle)。

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是我們的使命,並將致力成為預防醫學健康促進與健康生活型態的典範。

 

審閱醫師

 

 

 








曾亮瑋 醫師

醫療背景
●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研究所 碩士

資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內視鏡中心 主任
●    臺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兼任主治醫師
●    臺大癌醫  胃腸肝膽科  兼任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   內科部    住院醫師
●    臺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總醫師
●    輔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主治醫師
●    東京醫科大學 內視鏡研修

專長
●    慢性 B/C 型肝炎及肝腫瘤之診斷、治療及追蹤
●    腹部超音波
●    內視鏡超音波診斷及內視鏡超音波導引細針切片術
●    治療性內視鏡如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胃及大腸息肉切除術、內視鏡止血術等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佳齡健檢中心,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佳齡健檢中心營業時間:
◆   週一至週五
     07:30-17:30
◆   週六
     07:30-12:00     

電話:02-2721-1256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認識佳齡:https://joyce.healthspan.com.tw/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您的安心託付,我們用心照顧
佳齡,加您 Empower health with us